许晨
中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,也是扩大就业、改善民生、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。2024年上半年,青岛锚定“10+1”创新型产业体系和“4+4+2”现代海洋产业体系,持续提振企业信心、优化营商环境、强化服务效能,全力推动青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。1-5月份,民营经济完成全市62.2%的投资、60.0%的税收、70.8%的进出口总额;吸纳89.0%的城镇新增就业;经营主体占比98.4%,企业数量占比96.0%。在全省率先新增3家省级特色产业集群,累计拥有国家级6家、省级14家,分别位居全省第一和并列第一。在2024年度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,青岛市位列副省级以上城市第8位,市场环境指标跃升至全国第3。
亮眼的数据背后,是一整套系统性、务实性的政策供给。青岛从服务到赋能,从平台到政策,勾勒出青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组清晰脉络。
在服务机制上,青岛延续并拓展了常态化“融链固链建链”行动,围绕集成电路、智能家电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,前5个月累计举办20场产业链对接会,发布314项链主企业合作需求,吸引1125家中小企业参会,其中省外企业达546家,平台“磁吸效应”持续显现。更关键的是,相关部门将活动从青岛搬到北京、搬到企业门口,形成双向奔赴的工作态势。例如,5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生命健康产业专场对接会,不到三小时,就有青岛企业与多家业内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。
在创新路径上,青岛紧紧围绕“新质生产力”,大力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,推动关键领域补链强链。上半年,多个民企参与了“10+1”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场景建设,在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、海洋高端装备等新兴方向抢滩布局,企业和政府同频共振、彼此成就。在打造创新生态的同时,青岛也注重营造“敢干事、能成事”的政策环境。从全国首个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的副省级城市,到如今重点任务“四大突破”体系落地,青岛不断优化“亲清政商”关系,让企业在政策预期和市场规则中感受到踏实的温度。
数据已成历史,下半年青岛将继续围绕产业体系优化升级,在培优育强、提质增效、环境营造、统筹保障等28项重点任务上攻坚突破。可以预见,在制度供给不断完善、服务体系持续升级的背景下,中小微企业将发挥出更大能量,在青岛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美港通配资-美港通配资官网-在线配资电话-北京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