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,消费帮扶如何突破传统模式?太重集团工会与驻村工作队协同打造的“疗养+帮扶”创新实践给出了破题之策。通过将职工福利与乡村发展精准对接,这场“身心疗养”与“乡村振兴”的双向奔赴,既为职工构筑了精神家园,又为乡村注入了发展动能。
工会搭台精准对接
在接到职工疗养任务后,太重集团工会驻忻州市繁峙县西沿口村工作队迅速响应,构建起“工会统筹—工作队衔接—乡村落地”的三维协作网络。队员们以“绣花功夫”开展筹备工作。在职工需求端,深度对接憨山文化旅游景区,梳理党史纪念馆、国宝艺术馆的讲解亮点,让红色故事与人文底蕴更易被职工感知;在供给端,跑遍西沿口村杏园筛选优质果园,设计采摘路线和“杏园打卡”环节,既让职工体验农事乐趣,又为村民拓宽增收渠道;在传播端,深挖西沿口村三圣寺的历史文化价值,梳理建筑特色与民间故事,让古寺成为职工感受乡土文化的“活教材”。队员们还协助工会规划了全程直播方案,从设备调试到点位设计反复打磨,让未能到场的职工和网友也能“云参与”疗养之旅。
工作队队员当向导文化赋能
在憨山文化旅游景区,驻村工作队队员与讲解员用带着乡土温度的语言,为工会组织的职工队伍还原繁峙县党史纪念馆里的革命故事;在国宝艺术馆,他们引导职工从器皿刻痕、字画墨香中触摸历史。
走进伯强毛泽东路居纪念馆,驻村工作队队员化身“红色讲述人”,指着先辈用过的旧物还原场景:“毛主席在这里与村民促膝长谈,句句都离不开老百姓的温饱与未来。”鲜活的细节让职工们沉浸式感悟革命精神,而工会策划的直播活动用镜头将这些画面实时传递,屏幕另一端的观众纷纷留言,感慨红色精神的强大感染力。
在西沿口村三圣寺,驻村工作队队员又变身为“文化解读员”。职工们漫步古寺,触摸砖墙、端详壁画,在静谧中感受历史沉淀,而直播镜头则把这份古朴与厚重,传递给了更广阔的世界。
工会、工作队聚合力消费暖心
“这棵树的杏子最甜,是老品种白水杏。”西沿口村的杏园里,驻村工作队队员穿梭其间,一边帮村民维持采摘秩序,一边向职工介绍农产品。职工们手提竹篮穿梭绿荫间,欢声笑语里,装满了甜杏也装满了情谊。村民们笑着念叨着:“多亏工会搭台、工作队牵线,杏子不愁卖了。”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消费帮扶的温暖本质。
直播镜头实时记录着采摘的热闹场景,屏幕上“杏子怎么买”“想尝尝砂河的甜杏”的留言不断涌现。线下采摘助农增收,线上引流拓宽渠道,这场由工会组织、驻村工作队协办的疗养之旅,让乡村优质物产走出了深山。
此次“疗养+帮扶”实践,对于职工是暂别忙碌后的身心充电,对于乡村是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的双重助力,更彰显了企业工会与驻村工作队协同发力的帮扶成效。
让更多职工走进乡村触摸红色根脉、感受人文底蕴,让更多乡村物产、文化资源借由企业平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据介绍,未来,这种“工会组织+工作队协办+疗养+直播”的模式将持续深化。企业工会的“暖心福利”与驻村工作队的“精准帮扶”同频共振,正绘就出一幅职工赋能、乡村发展的共赢图景。
(山西工人报记者米俊茹 通讯员白鹏)
美港通配资-美港通配资官网-在线配资电话-北京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